close
台中市一名4歲女童一年前看電視總是歪著頭,看書要拿很近、走路常撞桌椅,身上青一塊、紫一塊,經求診發現患有嚴重弱視,接受傳統治療半年不見效,還因用布遮蔽住一隻眼,被嘲笑是「獨眼龍」,後改以配戴弱視矯正眼鏡,視力逐漸恢復正常,也不再被同學排擠。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部長梁中玲說,人類出生時視力約0.05,到五歲時約可達1.0,若斜視、兩眼視差、高度屈光異常等因素影響視力發育,造成矯正無法達到0.8,即為弱視。
亞大醫院小兒眼科主任彭美玲說,9歲前是矯正弱視和立體感成形的關鍵時期,此時兒童的視力發育可塑性強,只要把握治療黃金期,成功治癒的機率也高,建議家長在孩子滿3歲後,應赴眼科檢查視力,否則若錯過治療黃金期,將來恐無法考駕照、學習上不易專注、較難避開日常危險影響生活品質。
梁中玲說,傳統治療弱視方式稱為懶惰眼訓練法,以遮布覆蓋視力較好的眼睛,強迫使用視力較差的眼睛,刺激視神經發育,直到雙眼視力相等為止,但接受治療的小朋友常因單眼罩布被同齡孩子嘲笑而排斥戴罩,治療效果也較差。
梁中玲指出,懶惰眼訓練最為人詬病之處,是遮住單眼會影響雙邊眼睛立體感的發育,使得患者在玩球時,易被高速過來的球擊中,長大後開車、騎車時無法判斷行進間來車的遠近,易反應不及車禍。她建議,若改以配戴猶如太陽眼鏡的特殊眼鏡,藉由眼鏡內的微型晶片控制電子快門,即可調整遮蔽頻率,不必連續數小時遮蔽眼睛,不但能訓弱視眼,也可讓立體感的發育功能不受影響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